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61
無人駕駛技術現如今其實非常成熟了,就以現在的技術水平看,如果把大城市復雜的交通狀況變成實驗室特定的格局,場景內有制式統一的車輛以及符合規矩的行人正常通行,那么不用方向盤,全程自動行駛的汽車當下就可以面世了。
問題就出在了汽車如何能對現實中復雜的交通狀況了如指掌,如何可以像人的眼睛和大腦一樣靈活應變。
關鍵就在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合作來解決,它們最終將監測到的數據傳給高精密的處理器,識別道路、標示和行人,做出加速、轉向、制動等決策。
在智能感知識別的部分,車載光學系統和車載雷達系統是保證行車安全最為重要的,目前,主流的用于周圍環境感測的傳感器有激光雷達(LiDAR)、毫米波雷達(millimeter wave)、視覺傳感器三種。
激光雷達(LiDAR)
通過掃描從一個物體上反射回來的激光來確定物體的距離,可以形成精度高達厘米級的3D環境地圖,因此它在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及無人駕駛系統中起重要作用。從當前車載激光雷達來看,機械式的多線束激光雷達是主流方案,但受制于價格高昂的因素尚未普及開來。
在去年12月10日路測成功的百度無人駕駛汽車車身上,除了部署了毫米波雷達、視頻等感應器,其車頂就安置了一個體積較大、價值70萬余人民幣的64位激光雷達
(VelodyneHDL64-E),谷歌同樣也是采用的相同高端配置激光雷達。車載激光雷達系統的優劣主要取決于2D激光掃描儀的性能。激光發射器線束的越多,每秒采集的云點就越多。然而線束越多也就代表著激光雷達的造價就更加昂貴。
就以Velodyne的產品為例,64線束的激光雷達價格是16線束的10倍。激光雷達除了成本高昂,遇到煙霧介質以及雨雪天氣中表現一般,將掣肘它的發揮。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