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0 點擊率:87
以太坊是基于比特幣而發展起來的,以太坊與區塊鏈也具有聯系。上篇文章中,小編對以太坊的工作機制有所闡述。為增進大家對以太坊的認識,本文將對以太坊和智能合約的區別予以介紹。如果你對以太坊具有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
以太坊(英文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簡稱“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
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后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臺”,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開始得以發展。
截至2018年2月,以太幣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僅次于比特幣。
智能合約這個概念是1995年由尼克·薩博提出來的。那時候還沒有比特幣,沒有區塊鏈,更沒有以太坊。
現在主流的認知都把智能合約和以太坊(或類以太坊項目)綁定在一起。以太坊是一個智能合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發布定義了某些合同屬性的代碼,并委托給以太坊網絡運行。
就像馬云開發了淘寶平臺,人們可以在淘寶上開網店一樣。經營網店并不需要店家自己部署服務器,網店的后臺完全是運行在淘寶上的。
目前影響力較大的智能合約實例基本上都是運行在以太坊上,最廣泛的幾個是發代幣、DeFi、去中心化的Du博。
對于智能合約的應用方向,現在主流的信息對智能合約更多的共識是將傳統的合同進行智能合約化改造。傳統的合同是通過社會習俗和法律來定義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習俗和法律是合同背后的約束力來源。智能合約化改造是期望于代碼來承擔約束力來源。
這也是為什么智能合約會被以太坊,以及類以太坊項目綁定在一起的原因。因為以太坊提供了有約束能力的代碼運行平臺。以太坊被設計成了一個世界計算機,可以讓程序的運行不依賴于特定的中心化服務器。
比特幣的愛好者對以太坊在智能合約上大放光彩非常不服,也想了大量的辦法讓比特幣網絡承接智能合約生意。
比特幣系統內置了腳本引擎來完成賬本的可編程性,以太坊使用的是虛擬機。后者是圖靈完備的,可以用來運行非常復雜的程序。加上比特幣的UTXO設計,以太坊是賬戶設計。前者只能設計無狀態的合約。這代表著,比特幣上的合約代碼是不能利用自己生成的中間狀態。比特幣的腳本程序都是一次性的,只對這個交易有效,不能被其他交易引用。比特幣的腳本代碼也不能去讀取數據,你無法編寫一個程序命令比特幣的某筆交易獲取特定的參數。只有極少數例外,比如區塊CSV指令,允許比特幣腳本依賴區塊高度來做出反應。對應的,以太坊的虛擬機,都沒有這些阻礙。
但比特幣網絡依然可以承接特定的智能合約。P2SH交易格式允許在腳本里嵌入代碼,就可以用來實現特定的應用場景。Core開發者在搞默克爾化抽象語法樹(MAST)就有望將比特幣腳本構建更復雜的代碼。
BCH已經實現了OP_CHECKSIGVERIFY這樣的操作碼,腳本可以驗證外部數據(Oracle),可以用來構建去中心化仲裁的資產交易。如Bitcoin.com發布的local.bitcoin.com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產交易平臺。這個操作碼還可以用來構建去中心化的菠菜。
但無論是使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平臺,還是使用比特幣腳本引擎來實現智能合約,都是將傳統的合同智能合約化改造的思路。這種思路顯然是手里有一把錘子,看什么都是釘子。現在有了智能合約平臺,就像是有一把錘子,要把傳統的合同全拿這把錘子錘一下。可事實上,傳統的合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被改造的。
這種思路是對智能合約的一種矮化。
以上便是此次小編帶來的以太坊相關內容,通過本文,希望大家對以太坊和智能合約之間的區別具備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歡本文,不妨持續關注我們網站哦,小編將于后期帶來更多精彩內容。最后,十分感謝大家的閱讀,have a nice day!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以太坊設計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