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40
在“互聯網++”時代,工業與信息化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在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主辦的《工業和信息化藍皮書(2014-2015)》研討會上,各方專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重點指出,在“互聯網+”時代,要強調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工作,同時,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存在著攻防兩個方面,關鍵核心技術設備、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的自主可控是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
知識產權和人才支撐攸關
倪光南認為,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要特別強調知識產權和人才支撐。拿手機來說,中國手機產業的產業鏈較為完整,在世界范圍內,競爭力也較強。但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還有一定差距,基于安卓定制的操作系統有10多家企業,但實力都比較弱。相信如果做好頂層設計,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對人才的強有力支撐,中國的市場、技術是可以支撐形成世界第四大操作系統的。
關于工業發展的態勢和特點,倪光南表示,在工業機器人、深海油氣資源鉆探與開發裝備、OLED顯示、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生物醫藥等為主的產業里,其產業規模、技術進展、區域布局、產業化動態都在世界范圍內比較領先,這和我國重視這些產業的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與人才支撐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倪光南指出,我國應保持這一良好的傳統,繼續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籌規劃,發揮政策的宏觀引導作用,優化資源,合理布局;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優質平臺,組織行業內重點企業、科研機構對各自領域中的關鍵技術進行集中攻關,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在各關鍵技術環節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知識產權;完善資本市場建設,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鼓勵企業并購重組,通過資源的重新整合打造出具有規模、技術優勢的行業內領軍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擴大本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通過政府采購、“首臺套”政策、稅收減免、價格補貼等舉措幫助自主產品打開銷路,為自主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產業規模未來幾年將逐步加大
倪光南指出,在2014年,盡管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但是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總體運行平穩,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進出口小幅下降。在國家一系列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推動下,電子信息產業布局逐步優化,區域間差異日益縮小,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效果。通信設備、電子器件、家用試聽行業表現突出,其中通信設備制造業更是成為帶動行業增長的主要力量。未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將繼續呈現小幅震蕩上揚態勢。
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也表示,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已經進入基于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和活躍創新的新階段,信息化仍然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它影響著經濟、社會、文化、政府、軍事等各個領域。中國電子信息技術的推廣將進一步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相融合發展。
高新民強調,我國電子政務在發展的第一階段成績顯著?熏但轉型遲緩?熏導致問題不少。電子政務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從部門型轉向協同型?熏支撐行政改革;從政務信息公開到開放數據;從以機構為中心逐步轉向以公民為中心;從傳統IT轉向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從政府包辦轉向PPP模式。
信息化時代網絡安全不可小視
在工業與信息化日益緊密相連的同時,網絡安全問題帶來的威脅日益突出。高新民表示,網絡空間安全應該提升至國家安全高度。
高新民認為,我國應該以2014年世界網絡安全領域的新情況、新動態和新進展為著眼點,通過對政府網絡安全管理、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網絡安全審查、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全民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我國網絡安全進展等方面內容的系統梳理與分析,總結提煉出對網絡安全領域的研究與發展方向。
倪光南也表示,網絡安全的戰略地位已在全球形成普遍共識,世界各國紛紛加快戰略推動步伐,加緊增強網絡軍備力量,我國也應該要求共同參與互聯網國際治理,以應對日趨激烈復雜的網絡空間競爭。因為未來的網絡安全威脅將更加嚴峻,安全情報將更加重要,網絡攻擊將威脅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將面臨新的挑戰。